近年来,宁夏灵武市人社部门多方着手,通过整治劳务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活动、利用特色产业引导居家就业等方式,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获得了良好效果。
整治劳动力市场 助推劳务就业
今年中秋节前后,灵武长枣大面积成熟上市,长枣采摘的用工需求量陡然增加。
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杨志军介绍说:“平时,采摘工人平均日工资在110元左右。到了大面积采摘期的时候,女工的工资已涨到140元/日,男工也涨到160元/日,而且全是当场结算。”
为解决灵武市劳动力市场用工不清、务工不畅、保障不够、服务不好等问题,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以整治劳动力市场为抓手助推劳务就业。他们设立了劳务市场监察管理办公室,建立劳务市场值班制,专人负责市场的全天候运行服务,实行劳务市场实名制登记,目前已实名制登记528人。同时,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还建立了劳务市场微信群,微信群人数达到179人。
鉴于本地很多务工人员大多骑着摩托车到劳务市场求职,且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正规驾照,存在驾驶安全隐患,劳务市场监察管理办公室还特意协调车管所,为160多名务工人员培训、办理摩托车驾照。
专项活动 引导富余劳动力进厂就业
今年年初,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组织各乡镇、街道就业专干深入村队、社区,全面摸查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统计显示,灵武市共有劳动力150432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2981人,有就业意愿的11141人。为此,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以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通过开展“户均一人进厂务工”活动,助推就业创业。
据杨志军介绍,“户均一人进厂务工”是灵武市在2017年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从年初开始,陆续在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举办包括扶贫专场在内的10多场招聘会,收集各类招聘岗位4600多个。全市近700人通过各类招聘会进了企业成为产业工人。目前,该市通过“户均一人进厂务工”活动实现就业人数已达197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52%。
“产业+基地+农户+就业”模式 吸引村民居家就业
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按照“村头建厂,门口就业”的思路,发挥羊绒、长枣、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在泾灵新村等建设了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并采取“产业+基地+农户+就业”的模式,促进就业增收,力争贫困移民“搬得来,有活干,能致富”。
泾灵新村的中银公司就业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羊绒衫制造、成衣半成品工序的生产及加工。自2012年正式投入生产后,这家扶贫车间年均生产羊绒衫的能力达到20万至25万件。“我们公司共有126名员工,其中有58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员工的收入由保底工资加计件工资组成。无论企业的生产订单多与少,我们每月都能保证按时发放工资。”据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介绍,目前,员工的平均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
据杨志军介绍,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在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建立了5个企业代加工服务站,引导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为企业代加工产品,并通过定单式培训或岗位能手现场指导,辐射带动近300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学技能、好就业、便家务”的居家就业。
泾兴村留守妇女张国琴,几年前全家从泾源县搬迁到白土岗乡。由于身体残疾,她只能待在家里,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外出务工。今年上半年,在参加了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组织举办的居家就业培训后,进入泾兴村代加工服务站从事缝合、皮草初加工工作。因为打工的地方距离家仅有百米左右,张国琴既可以照料婆婆和孩子,每月还能赚到900多元的工资。(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