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是指在汲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精准化实施理念的同时,打破单一施受主体并且过分依赖施受主体经验判断的、以线下服务为主的传统职业指导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各学科的综合应用,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细分职业指导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点,把握各类求职者共性问题的同时,重视个性化和差异化诉求,进而为求职者提供分层级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高效职业指导服务。
技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是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推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基于云计算环境支持和协作管理应用,职业指导能够轻松打破各类有形边界,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指导服务,让更多的劳动者可以按需享有职业指导服务。而政府可以通过搭建云环境下的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平台,与社会服务无缝对接、分工合作,实现社会多元主体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无障碍参与政府公共职业指导服务,形成职业指导协作新架构。
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和远程培训技术等可以为职业指导师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助力解决当前职业指导师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培训手段缺乏等矛盾,同时实现对求职者随时、随地、持续不断地指导咨询。
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技术的应用,结合职业指导师经验判断,能够实现对于求职人群的精准分级和服务手段选择。通过这些技术对职业指导过程中获得及生成的各类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全面分析,能够帮助政府决策者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影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甚至把握未来服务的发展方向,从而及时选择策略给予应对。
实施原则
公平兼顾效率。“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应该兼顾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提供分类、分级、精准的职业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叠加效应,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将充分体现公共就业服务的公平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效率。“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效率原则,是指职业指导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需达到最优,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需量力而为,切实起到促进职业指导分级服务有效实施的目的。
互惠共赢。充分考虑好职业指导分级服务中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职业指导师等各行为主体的特点,遵循互惠共赢的指导方针,调动各行为主体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政府部门获得社会机构的支持,弥补自身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供给有限、灵敏度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不足。社会机构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了解更多社会公众切身需求,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新的服务领域。职业指导师则有了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得到更多体现。
共建与交换。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职业指导师在参与“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时,根据自身特点和在服务中的角色定位,贡献力量共同推进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各方应通过交换原则实现服务互助和资源共享。在“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模式下,各地方政府之间可以通过求职者数据交换、案例交换,以了解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职业指导情况以及求职者异地就业流动情况;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的资源交换,让政府在客观全面掌握劳动者求职状况的同时,借助机构力量宣传政策并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而社会机构则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业务;不同地区的职业指导师之间则更需要交流以及自有资源的交换,从而开拓眼界,提升水平。
实施路径
转变观念是先决条件。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理念是变革职业指导服务传统模式、实施“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和精髓所在,树立正确的理念,勇于变革、创新,才能真正享有“互联网+”为公共职业指导带来的重大契机和诸多机遇。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指导服务精准化离不开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必须摒弃传统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模式,将职业指导中适合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共同承担。政府做好方向引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规范监督,市场化专业化力量推动服务内容的完善、服务层次的提升以及服务手段的创新。多方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职业指导深入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重要技术手段。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精准化实施的首要前提是实现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而标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精准化实施作为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核心理念,其首要前提是职业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只有做好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按照既有目标实现精准化的服务。职业指导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深入到职业指导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服务目标精细化规划、服务需求精细化分析、服务行为精细化操作以及服务流程精细化控制。这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手段给予实施。
职业指导师全程参与。“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切实落地,需要职业指导师给予充分的智力支撑。剖析影响求职者求职困难的关键要素、发现求职者职业搜寻的主要特点,这是构建职业指导分级服务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这些研究的起点基于对求职者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从事一线工作的职业指导师们的经验支持。而其中的未知因素发掘和潜在特征了解,更加依赖于职业指导师常年的经验积累。在职业指导分级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指标体系的持续性完善优化,都必须要有稳定的职业指导师团队提供智力支持,并全程参与、长期关注。
试点实施,分类推进。作为互联网与公共就业服务叠加融合的创新形态之一,“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的推动,既需要大胆探索,又应该谨慎着手。影响“互联网+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实施的很多关键要素,需要大量的实践逐步验证和发掘。因此,必须选择地方进行试点,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分步分类推进。(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