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创业明星职业介绍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农村就业办事服务组织机构信息公开
 
数字经济下新就业形态顶层设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我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伴随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我国需做好数字经济下新就业形态顶层设计,重新界定“新就业”的范畴,并进一步完善统计标准体系,加强数据化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大数据下的信用贷款体系、人社服务体系。
      我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达到60%,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伴随“互联网+”、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就业的“增长极”。
      我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
      当前,在“互联网+”“双创”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网民数量、应用广度、移动互联网领域等多个维度指标已经成为全球领头羊。2016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3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7亿人,平均上网时长接近4小时,网络外卖用户量超2亿。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预测: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将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相关机构预测: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岗位,未来会由于“数字化技能”含量低而存在被取代的风险。当前,我国的就业观亟待从“工业思维”向“数字思维”升级,以支撑“网络强国”战略。
      新兴技术催生三大就业变化
      一是组织方式平台化。
      “平台+多元应用”(或大平台+小前端)的组织结构,在不同企业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即不同程度的“后台标准化、统一化、模块化”,与不同程度的“前台个性化”之间的组合。“大平台+小前端”体系的运转,呈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小前端走向小微化,乃至个人化,让无数具有工匠精神的个体,其创意和创造、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平台在这一结构中扮演基础服务者、资源调度者的角色。如阿里巴巴向千千万万的商家提供信用体系、用户体系、商品体系、交易流程、计算能力、服务标准等服务。
      二是雇佣方式弹性化。
      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必须以柔性化结构,来应对当前的动态环境,尤其是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出弹性人力资源雇佣模式。这一模式的内涵可总结为工作地点弹性化、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内容弹性化、雇佣期限弹性化四个方面。弹性化的雇佣模式有利于雇员灵活安排个人时间,有利于组织根据客观环境灵活调整人力资源策略,也有利于促进就业,为社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三是就业边界扩大化、全球化。
      产业升级成为常态,就业边界不断扩大。智能机器能力的持续强化使人类的部分体力、脑力得以解放,落后的产业和就业岗位也将逐渐被淘汰。然而,劳动者又总能在新兴领域通过技能升级实现价值,劳动及就业的内涵和边界也随之延展。机器智能化及平台就业使就业者的身体素质、所处地域不再是制约因素。不论是身处偏远地区的个人还是小型化组织,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全球性的工作机会,如airbnb房东、upwork工程师等。
      新就业的现实问题
      一是数字经济下就业的“再定义”问题。
      就业需要“再定义”,从而找到新的参照系。如果沿用工业时代的就业概念、标准,来衡量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就业,必然会带来“失灵与误解”。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带来新经济和新就业形态。我国也从劳动密集型就业向技术、数据密集型就业转型。同时,“90后”群体就业观发生巨变。“90后”“00后”斜杠青年比例呈上升趋势。他们通过平台技能分享,实现价值交换,一天切换N个身份,程序员、网店主、主播……
      二是数字经济体系下的人才培养问题。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脱节。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创业群体不仅有“70后”“80后”,更有许多“90后”“00后”。《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6》显示,全国16-40岁青年是电商创业的主力人群,由16-40岁青年创办的个人淘宝网店占淘宝网店总数的80%。2016年,淘宝网电商创业人数较2015年增加6.9%。
      三是数字经济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者的核心问题是融资难——大银行不愿意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对小银行要求强担保、强抵押。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融资门槛高,流程长。大多数小微企业主(网店主)在“双11”“618”等节日促销时,存在用钱急、额度低、周期短,但又缺少可抵押资产和担保资源的痛点,导致企业规模无法做大。
      四是数字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问题。
      《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初,全国203万名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近一半的站点人员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快递员跨省流动比例在50%以上。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工厂或生产线人员流动性低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需要。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要做好数字经济下新就业形态顶层设计,推动从工业经济下“千人一面”,到数字经济下“千人千面”转变;从流水线的简单重复,到创意、创造的激活释放,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对“新就业”进行界定,完善统计标准体系。就业观念需要从“雇佣”转变为“交易型服务”,“合同”转变为“协议”,从“就业”转变为“工作”。就业统计方式需进一步创新,如从以企业为单位的统计到“平台+个人”的统计,实现具体到个人账户的统计。加强统计手段创新,如云(云计算)、端(APP)、数(大数据)的统计。
      二是校企结合,加强数据化人才培养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抓紧在数字经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布局,培养机制市场化、人才培养梯度化,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人才零库存”培养。
      三是创新创业贷款融资方式,探索建立大数据下的信用贷款等创业融资扶持体系。2016年9月,安徽人社厅与蚂蚁金服合作大数据下的“纯信用贷”。目前,已有30多万人贷款,授信近50亿元,最大单个贷款用户授信30万元,最低日利率万分之1.5。让大量无法通过抵押、担保而急需短期周转资金的创业者,能够获得周转资金。应考虑扩大试点省份,为创业者“雪中送炭”。
      四是针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网络灵活就业人员,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就业支撑、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如安徽省人社厅将“阳光就业”网上经办系统嵌入支付宝“城市服务”,申请人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线上办理就业创业登记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劳动合同查询等,从而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办理成本。(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4 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99号 邮编:050011
E-mail:jyj.sjz@he.lss.gov.cn
冀ICP备11000590号—2